所以,孔子弟子子夏说:君子学以致其道。
中国人把儒家关于家庭的道德规范应用到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上。决意派遣我,克利斯托福·哥伦布前往印度,谒见诸君王,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,旨在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的信仰,命我不像惯常那样,采取陆道东行,而要西行[78]。

[66][英]李约瑟:《西方对东亚的错误认识——1967年在诺里奇的演讲》,载[英]李约瑟:《四海之内——东方和西方的对话》,第137页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此亦与《老子》通。[53]章炳麟:《儒家之利病》,载《中国哲学》第2辑,第388页。不懂得这个,便不懂得孔子。孔子的这种去兵的思想,鲜明地体现出儒家贵柔的特点。
(《论语·子张》)宋儒程伊川曰:圣人之门,其徒三千,独称颜子为好学。这样便成为自我一体浑然存在。[49]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
[43]《易传》中的阴阳说,当是阴阳家的所为。《系辞下》且云:道有变动,故曰爻。[60] 综述以上,易为蜥蜴。变化与变动相较,共同点在变,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品质之变为质变。
[4] 张立文:《周易思想研究》,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版。[55] 四、对立交感,物极必反 《周易》具有对立交感的思想特点,即以是否交感及交感的程度预示事物的吉凶前景。

阴阳合德,而刚柔有体。通在《周易》中作两种解释,一是通达、贯通,达至目标。第三程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又如咸卦,视其卦象,澤在上山在下。
屯、蒙、需、讼、师、比之类是也。第四程:或跃在渊,无咎。这一切或已告?人们,无论个体与民族所面临的皆是一片千变万化,吉凶莫测的丛林世界,唯有以变应变,方为保存自己、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。《皇极经世·观物外篇》也说:八卦相错,然后万物生焉。
《诗》曰:‘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利维坦是希伯来神话中的一头巨兽,看似盘绕之物,一条卷曲起来等待扑向食物的大蛇。

[21] 《周易正义·乾彖疏》 [22] 《系辞上》。孔颖达云:夫易者,变化之总名,改换之殊称。
[54]《易经》一分为二,至于无穷的理论,已蕴含阴阳原理。[46]《十六经·果童》云:两若有名,相与则成。蜥蜴就是凭借善变应变,达到避难、求生与繁衍的目的。[51] 孔子读《易》也说阴阳。《说文》云:易为蜥易,蝘蜓,守宫也。六剛無柔,是謂大陽,此天之義也。
《周易》以一种擅长变化的动物命名,揭示变易为全书的中心思想与三观所在,阐明远古周人明变、应变、变通,终由潜龙而为飞龙的精神历程。君子德行焉求福,故祭祀而寡也。
变为变动、变化,变而通,通则新而久。[53] 帛书《易之义》第一章。
六十四卦三十二组中,有五十六卦合二十八组,其特征为后卦是前卦的反覆倒置。举例来说,泰卦之后是否卦,泰者,通也,物不可以终通,故受之以否。
刚柔并济为立身之本,知变而通可趋时明义。[17]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。[48]《史记》记云:孔子晚而喜易,序彖、系、象、说卦、文言。[49]帛书《易传·要》亦云:夫子老而好《易》,居则在席,行则在橐。
化,谓一有一无,忽然而改,谓之为化。[40] 《系辞传下》第六章。
然而交感的结果,天地易位,两者位置彻底互换。又曰:龙寑矣而不阳,时至矣而不出,可胃寑矣。
[45] 陈鼓应:《先秦道家易学发微》,《哲学研究》1996年第7期。[46] 帛书《十六经·观》 [47] 帛书《十六经·果童》 [48] 《论语》。
《系辞下》还说:变动以利言,吉凶以情迁。日冬夏至,则八风之序立,万物之性成,各有常职,不得相干。《易传》中多处议及阴阳。[35]通达变革的道理,使民奋力不倦,神圣化为现实,使民得益安心。
[9]初九虞吉,志未变也。郭沫若说:本来‘易这个字据《说文》说是蜥蜴的象形文,大约好像是石龙子(即变色龙)。
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重要文物,其中含帛书《老子》乙本,又有《经法》、《十六经》、《称经》、《道原经》等4篇古佚书,合称《黄帝四经》。[6]大人虎变,其文炳也。
[57]这是说:二二相耦,即《易经》各卦的组成,有一个规律,即每两卦合为一组,六十四卦共组合成三十二组。[11]是故四营而成《易》,十有八变而成卦,八卦而小成。